由荷兰莱顿大学斯坦·梅斯(Stan Maes)和维罗尼克·德古希特(Véronique De Gucht)撰稿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个人在医疗保健系统中的角色已经从“遵守医疗规定”(意味着服从)演变为“自我管理”(意味着对控制自己的健康或疾病负责)。最近,进一步发展到了“自我调节”的概念,这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涉及设定个人健康相关目标并引导行为以实现这些目标。为了说明这个持续的自我调节过程,我们选择了古老的“衔尾蛇”图片(即一条蛇吃自己的尾巴)作为这篇博文的配图。
自我调节分阶段进行:(1)目标意识和目标设定;(2)积极追求目标;(3)目标实现、维持或脱离。在接下来的段落中,我们用心脏病患者约翰的例子来说明这些阶段。
第1阶段
在第一阶段,个体应该意识到并设定现实且与个体相关的健康相关(变化)目标。例如,约翰可能会被问到,“你的康复计划是什么?”,他可能会回答说,和孙子一起去大自然散步对他来说很重要。因此,作为第一步,约翰可能会设定一个目标,例如“在我的社区开始短距离散步。”这里重要的是,这些目标是自我设定的,考虑到目前的运作情况,这些目标是现实的,因为这些目标给人一种主人翁感,而且比其他人强加的目标更容易实现。动机性访谈的技术可以帮助支持没有动机的个体设定个人目标。
第2阶段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追求目标。在这个阶段,个体必须弥合认知(例如意图)和行动之间的共同差距。为此,需要基于反思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这个行动计划精确地规定了规定何时、何地以及如何采取行动。在我们的例子中,这可能是:“从下周开始,我将和我的妻子在周一、周三和周五下午3点步行到附近的杂货店购买食物。”像这样的行动计划,详细说明了足够的细节,已经被证明可以促进与体育锻炼、健康饮食和其他健康行为相关的目标的实现。
此外,三种调控机制在目标追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个机制是反馈,包括监督和评估进展。在我们的示例中,可以会要求约翰登记他的活动,以查看他是否达到了目标。然后,可以和约翰一起审查结果,以确定成功之处,或者确定未来需要克服的问题。第二个机制涉及预期或前馈过程,其中包括结果预期(即,一个人认为如果他们采取行动将会发生什么)和自我效能信念(即,一个人是否觉得他们可以成功地采取行动)。结果预期和自我效能感都是通过观察成功的他人、目标进步和鼓励来提高的。因此,临床医生应该与其他成功达到类似目标的人进行联系,以增加实现目标的机会,并为个体提供实现目标获得支持的机会。最后一个机制是启动控制程序,以确保尽管存在相互竞争的目标或障碍,仍能继续努力。偏离自我设定的目标,例如生活事件,可能会对目标追求产生不利影响。实现目标缺乏进展(即失败)也常常与消极情绪有关。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人们可能想为约翰提供处理这些情绪的支持,并通过将这些视为学习的机会来帮助应对失败。
第3阶段
第三阶段涉及目标实现、维持和脱离。目标的实现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可以鼓励个体设定新的目标,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进步。然而,如果事实证明自我设定的健康目标无法实现,那么放弃这个目标并选择一个更容易实现的目标通常是更明智的做法。因此,在我们的示例中,约翰可以继续追求他实际的身体活动目标,或者更确切地说,设定一个新的目标,例如每天和他的狗散步一小会儿。培养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是维持的重要预测因素。
许多研究支持了基于自我调节的干预措施对健康人群和慢性病患者健康行为变化的有效性,例如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减轻、关节炎患者的身体活动、心脏康复中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慢性疲劳综合征中活动和休息的平衡。
图:自我调节周期。
实用建议
- 支持个体制定与相关健康问题相关的个人改变目标(例如,“什么能代表你的康复?”)。这些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对个人来说很重要的、不太容易或太困难的,并且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
- 通过询问患者将在何时、何地、如何以及多长时间内采取与目标相关的行动,帮助个体制定行动计划。
- 要求个体建立一个“目标阶梯”,这个阶梯定义了(自我)可评估的逐步实现目标的步骤。
- 通过展示其他患者实现类似目标的例子,以及鼓励患者并表扬他或她实现目标的进展,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教导个人如何应对障碍和旧病复发。
- 支持目标维持,如果他们发现目前无法实现目标,则协助他们以更易于管理的方式重新制定目标。
[由奉秋莲翻译,朱宇航博士、李娟博士、张春青博士和吴映秋博士共同审核]